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4 20:09:00
7月12日,“临床试验系列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大会”在深圳光明区开幕,全球顶尖医学专家共同探索临床研究协同创新路径,为癌症、罕见病等提供治疗新方案。
本次大会的核心目标在于让前沿医学发现更快、更安全地转化为治病救人的实用技术,缩短新药新术临床应用周期,让百姓健康获益提速。全球顶尖医疗专家围绕提升治病救人能力的核心,在如何设计临床试验、基因治疗等方面展开讨论。
本次大会重点谋划如何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加强协作、优化流程,让有效的诊疗新方法更快惠及患者,为世界提供高效协作的“中国智慧”。协同优质区域医疗资源,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的创新闭环。深圳医学科学院粤港澳国际临床试验中心李镒冲教授强调,“在深港‘一中心一所’架构下,中心推动跨境伦理互认与数据流通机制,打造大湾区临床试验新生态”。
专家们围绕百姓最迫切的健康需求展开讨论。在肿瘤治疗领域分享了胃癌、鼻咽癌、胰腺癌的精准治疗与微创手术新进展,优化了心脑血管急症如脑卒中的抢救流程,探索了扩大低剂量CT肺癌筛查等早筛早防策略,并研究了限时饮食干预脂肪肝等生活方式管理方案。中山七院副院长张常华教授表示,“所有努力都指向让患者看病更及时、治疗更精准、预后更理想的目标”。
针对如何提升临床研究国际影响力,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医学期刊之一《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主编Dr.Kirsten Bibbins-Domingo指导了如何找准研究选题、规范试验和撰写论文,她指出,“优秀的研究选题往往源自临床医生的实践洞察,研究者需要准确把握期刊的学术定位”。 中山七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袁金秋也表示,“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医学数据合作共享,可以快速提高中国临床研究在全球的影响力”。
作为大会的主要发起者之一,中山七院是扎根深圳的研究型教学医院,拥有两大诺贝尔奖得主领衔的实验室及七大面向重大疾病的研究中心等顶尖平台,承担百余项国家级重大项目,肿瘤化疗耐药机制研究登顶《Nature》,入选 2024年“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去年获评“研究型医院建设单位”。其院长何裕隆教授表示,“研究必须源于临床难题,加速实验室发现向病床旁新疗法新技术的转化,成果最终要造福患者”。
(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邱铨林|关景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