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2 07:38:00
“科技回归都市”正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新趋势,上海一些中心城区正积极打造科创集聚区——
昔日“工业杨浦”加速转型为“数字杨浦”,黄浦滨江边的大片土地正崛起“中央科创区”,静安市北高新园区蝶变为大数据、区块链产业基地,总部经济与科创企业在虹口北外滩齐聚,创新创业的包容氛围弥漫在长宁“硅巷”。
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抢抓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让上海各区的党员干部们振奋不已,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抢抓科技回归都市的机遇,让产业与空间一同生长,激发中心城区的发展新动能,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贡献力量。
杨浦:打造“杨‘数’浦新质秀带创新区”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为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注入了新动力。作为基层科技工作者,我们深感使命责任重大,我们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扛起建设‘杨“数”浦新质秀带创新区’这面旗帜,加快构建全域创新生态。”杨浦区科经委主任李正明说。
昔日“工业杨浦”正向今日“数字杨浦”蝶变。杨浦区目前数字经济企业超8000家,以软信业为代表的在线新经济营收突破3000亿元,总量位居全市第二,约占全市五分之一,中心城区三分之一。数字经济带动了杨浦区产业能级的持续壮大。杨浦区集聚了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区7家,占上海50%、全国5%;区内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14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89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6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7家,均位居上海中心城区首位。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数字经济企业集聚超过2000余家,包括洛轲智能、千寻位置、橙狮体育、锐锢商城、纬景储能、XTransfer(夺畅网络)、商米科技、环世物流等8家独角兽企业。
科创元素,正向杨浦区着力打造的一带(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生态园)、一区(大创智数字创新实践区)、一圈(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产业地标加速集聚。“在杨浦,你可以便利地找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创新要素。”北斗信使是一家专注于定位的数字经济企业,企业负责人这样表示。
“杨浦将进一步做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主导的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李正明说,围绕在线新经济2.0产业,聚焦互联网生活、互联网电商等细分领域,杨浦打造美团上海科技中心、哔哩哔哩新世代产业园、抖音集团上海滨江中心等3大场景,精准服务头部企业持续扩容产业生态。同时,深化校企联动机制,深入推进复兴岛量子时空创新基地、复旦未来谷、环同济等区域建设,打造兼具烟火气和书卷气、人文景和科技流的环高校创新街区。
杨浦,无人机足球赛 。杨浦区供图
黄浦:建设面向世界的“中央科创区”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黄浦金融服务业发达、创新金融资本密集、科创人才集聚等优势,加快在世博园区浦西片区打造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央科创区。”黄浦区科委主任邬树纯说。
东邻黄浦外滩金融集聚带,西接徐汇西岸,区域面积约1.92平方公里,是上海中央活动区、黄浦江两岸提升能级活力的重要节点。去年,黄浦区宣布将在这里布局中央科创区。
面向“十五五”,聚焦中央科创区,黄浦将推动重点产业特征凸显、新兴产业规模壮大、未来产业突破发展;实现智高点(科创总部引领、顶尖研发孵化)、新物种(城市场景应用、科创跨界融合)、全球链(前沿科技展示、国际交流合作)、心枢纽(科创投资赋能、全链科技服务)四大核心功能,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都市型科创引领区。“目前,中央科创区已集聚了上海数据集团、国药控股、脑虎科技、中电科机器人等相关领域龙头企业,突显科创赋能产业升级的强劲动力。”邬树纯说。
中央科创区的产业聚合效应,将进一步激发黄浦创新的新动能。立足黄浦区科创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优势,中央科创区将培育以金融科技为核心、以若干未来产业赛道为突破、以科创服务为支撑的“1+N+1”产业体系。聚焦金融科技核心赛道,联动外滩金融集聚带,打造全球金融科技创新标杆。打造金外滩国际广场金融科技主题楼宇、鼎博大厦数字科技主题楼宇、中央科创区机器人产业基地、中港汇生命港等特色载体,着力建设元宇宙特色产业基地和脑机接口创新中心。以服务升级赋能生态共赢,构建科创服务新体系积极构建全周期、全链条、全要素的创新生态系统。
俯瞰黄浦区 黄浦区供图
静安:布局区块链、超高清视听产业新赛道
“总书记对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提出明确要求,为静安市北高新园区指明了前进方向。”市北高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孙中峰说,作为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成员、静安科技创新的核心阵地,市北高新园区是上海中心城区为数不多的成规模、成片开发的高科技产业集聚区,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市北高新园区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举措,锚定“新质跃升”,全力激活“创新动能”,奋力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排头兵、先行者。
静安立足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大局,始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聚焦云数智链一体化发展,瞄准硬核科技、未来产业,大力布局区块链、超高清视听产业新赛道,推进市北高新国家区块链应用示范区“数通链谷”建设,发挥市北、大宁“云数智链+文化创意+示范应用”特色优势,打造“视听静界”上海超高清视听产业集聚区;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着力集聚链主企业、硬科技企业,壮大数字产业集群;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获得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国家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上海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示范区等一批产业创新基地牌子。
市北高新园区是静安科创最重要的承载地之一。30多年来,市北始终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通过传承“工业基因”、注入“科技内涵”、淬炼“数字筋骨”,构筑起“数智赋能+总部增能+科创释能”发展格局,成为全市首个大数据产业基地、首批上海新兴领域(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园、首批城市数字化转型市级示范区、首批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助力静安成为唯一入选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地区。
当下,市北聚焦“都市型数字经济示范园区”这一定位,以“一谷(数通链谷)一环(静安国际科创社区)一走廊(走马塘整体转型区)”构建融合发展矩阵,持续放大“数通链谷”品牌声量、协同打造“视听静界”超高清产业技术策源地、加快形成“静安国际人力资源产业创新港”虹吸效应。与此同时,积极布局低空经济、具身智能、WEB3.0、生成式AI等前沿领域,只争朝夕、全力以赴迈向国内“创新创业沃土”“科技产业名园”。
孙中峰说,未来,市北将立足“十五五”规划编制现实基础,夯实科技创新顶层设计,营造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创新生态,驱动区域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加快变革科研范式,引入院士专家工作站、共享实验室,打造全市高质量孵化器;加大科研支持力度,做大做强市北“基地+基金”“投资+孵化”功能,引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小巨人”企业。
市北高新园区上空开通静安首条低空物流航线 市北高新供图
虹口:“双北联动”构建活力科创生态体系
“总书记近日考察上海,对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作为参与服务科技创新工作的基层人员,倍感振奋、备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虹口区科经委主任蔡正茂表示。
据介绍,结合区域特点,虹口前瞻布局新兴产业赛道,围绕集成电路设计、生物技术、空间信息、智能仪器仪表和检测装备、数字出版等领域,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企业总部集聚,全力打造充满活力与竞争力的科创生态体系。去年,全区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34%,创历史新高。全年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金额同比增长86.4%,列各区第一。
在虹口,“北外滩”和“北中环”两大品牌影响力正持续提升,成为产业发展动能升级的核心区域。北科创生物技术、新业坊空间信息、瑞虹天地芯片设计等优质载体发展特色产业,成为布局新兴产业、培育特色赛道的主阵地。
中集世联达物流科技、纳鸿微球科技等一批科技企业纷纷将总部或研发中心落户北外滩。中集世联达总裁胡鹏飞表示:“选择北外滩不仅因其航运枢纽地位,更看重这里日渐浓厚的创新氛围。”
不久前,在位于北外滩的百年建筑雷士德工学院里,激光切割声、3D打印声与热烈的讨论声交汇响起,60余名年轻创业者、16支团队参与了48小时内开发“未来生活硬件”的挑战。这里正在进行DIIS 48h创客松——2025首期“未来生活硬件”挑战暨第五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虹口区选拔赛。
此次“创客松”是虹口区打造未来发展新引擎、创新创意产业“核爆点”的多元尝试。自2021年起,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已组织近10场“创客松”,为创业者提供了丰富的真实场景、研发支持和生态价值。
而“北外滩”和“北中环”的双北联动,将为虹口的科创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引擎。北科创集团董事长许勤表示,在“科技回归都市”的浪潮中,北科创集团将以总书记的讲话为指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北中环科创集聚带高质量发展,为虹口区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展示窗口”贡献“北科创”方案。
深耕北中环区域,北科创集团将做实科创产业联盟矩阵,今后继续聚焦生物医药产业,锚定合成生物这一核爆点,打造中心城区最具标签特色的细分赛道科创企业孵化集聚地,并持续探索园区、校区、社区“三区联动”的发展路径,实现从创新园区到创新街区,再到创新城区的蝶变。
虹口区北科创生物技术产业园 蒋迪雯摄
长宁:“上海硅巷”聚焦成果转化营造创新生态
“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科学谋划地区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工作方法。”长宁区发改委主任余双说,接下来长宁区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长宁数智、航空、时尚等区域特色主导产业优势,瞄准低空经济等产业发展新赛道,着力构建特色鲜明、实力强劲的长宁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培育和增强长宁新一轮发展新动力。
“作为当前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大潮中的一员,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深受鼓舞,我们将牢记嘱托,紧抓时代发展机遇,贡献科技民企的创新力量!”西井科技是上海孕育成长起来的民营科技企业,公司董事长谭黎敏介绍,西井坚持以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为锚点,深耕集装箱物流场景,并针对场景锤炼大模型,帮助更多企业实现基于AI所驱动的数字化、标准化、全链路可视化和绿色低碳化。目前,企业业务已覆盖海、陆、空、铁、工厂等集装箱大物流场景,公司自研的智能产品和服务已落地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
西井科技所处的长宁“上海硅巷”科创街区,以愚园路、武夷路等市中心风貌街区及定西路、长宁路等产业载体集聚带为主要区域,截至去年底已集聚800余家科技创新生态企业,软件信息服务业、物流供应链产业在区域内快速成长,与智能网联、产业互联网相关的“AI+”、集成电路芯片、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产业、新赛道呈现蓬勃的集聚态势。眼下,“上海硅巷”已形成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两大科创策源地为牵引,涵盖中试研发、创业孵化、创业投资、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上市服务、兼并收购、股权激励等在内的八大转化环节及创新生态。
“总书记考察上海时的讲话让我感受很深,激励了我们青年创业者积极奋进,力争在科技发展浪潮中大显身手。”同为“上海硅巷”代表性企业,黑湖科技创始人、CEO周宇翔说,他想起了2016年,包括他在内的3位海归科技人才决定回国创业,实现“用云计算把专业工业软件带进全国中小型工厂”的梦想。
如今,“黑湖智造”为工厂实现了数据协同,不仅让数据上了云端,生产进度、质量问题反馈效率都翻了好几倍;“黑湖小工单”则实现了“让小厂也用得起数字化产品”的创业理想。接下来,黑湖科技将持续投入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落地应用,运用大语言模型、AI智能体等技术不断提升工业生产与管理效率。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离不开高质量数据的积累和沉淀,这是年轻人的事业,也是每一位数据工作者的奋斗目标。”长宁区数据发展中心数据管理科科长章奕圣说,“作为青年一代科技服务者,我们将以总书记考察上海讲话精神为指引,不断提高数据资产质量,完善数据管理和安全体系,加强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努力写好‘数字长宁’下半篇文章。”
长宁“上海硅巷”科创街区(武夷路) 长宁区供图
原标题:《抢抓科创机遇,产业与中心城区共生长》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唐烨 周楠 舒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