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8 09:52:00
今天,是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20年。
20年,于个人来说,正当风华正茂;于一个企业来说,正是走过筚路蓝缕、奋进基业长青的关键阶段。
这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发展历程,更是一个传统行业在时代巨变中奋力转型、拥抱新生的缩影。
从煤炭的“黄金时代”,到面对能源革命与低碳转型的挑战,川煤集团风雨兼程,既见证了资源的馈赠,也经历了改革的阵痛,承受了周期的反复。
它用20年时间,书写了一部从传统煤炭开采走向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史,一部从单一能源供应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跨越的创新史。
今天,四川日报以《20年,川煤追光之路》为主题,聚焦川煤集团这条布满荆棘却充满荣光的奋进之路。
文/新一 图片由川煤集团提供
清晨5点半,天刚蒙蒙亮。绿水洞煤矿的矿工们头戴矿帽,走进熟悉的矿道,帽上矿灯如炬。
这条路,是一代代煤矿工人用脚步丈量出的奋斗之路,也是他们用汗水与坚守浇筑的奉献之路。
这束光,从威远煤矿的抗战烽火中诞生,穿透地心深处的黑暗,穿越煤炭行业的跌宕周期,来到2025年8月28日。
20年前的今天,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川煤集团)成立。20年风雨兼程,20年上下求索,肩负四川能源安全重任的川煤集团,逐步发展成为以煤炭为核心、多元产业协同的现代化能源企业。
站在新的起点,川煤集团将如何开启新的征途。
地心深处的脊梁 从历史的烽烟中走来
川煤之根,深植于家国使命。1940年,威远煤矿在抗战烽火中诞生,为四川早期工业发展注入动能,更以煤炭支援抗战,助力挺起民族自强的脊梁。新中国成立后,威远、广元等矿区经过改造焕发新生,四川煤炭工业逐步发展。
三线建设时期奋战100天建成龙洞矿,为确保攀枝花“七·一”出铁作出重大贡献
三线建设时期,3万名建设者从全国奔赴四川,开启宝鼎、芙蓉、广旺等矿区的大规模建设。在攀枝花,时任四川渡口宝鼎山煤矿建设指挥部党委书记的亓伟带领工人们席棚为居、拌盐为食,以“夺煤保电、保铁、保钢”的誓言,践行“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
2005年8月28日,四川省委、省政府为优化调整煤炭工业结构,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保障煤炭供应,实施“大基地、大集团”战略,以省内国有重点煤矿为基础组建成立川煤集团。这标志着四川煤炭工业发展格局发生重大转变,川煤集团开启改革发展新征程。
川煤集团华荣公司大宝顶煤矿智能化综采工作面
当时,恰逢煤炭产业发展“黄金十年”,全新组建的川煤集团高速扩张,“十一五”期间,原煤产量从970万吨增至1307万吨,营业收入从36.93亿元跃升至105亿元,提前实现“百亿川煤”的奋斗目标。
从抗战时期到三线建设,从“死了埋在宝鼎山”的铮铮誓言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三特品质”,再到如今坚韧、开拓、奉献的“追光文化”——这是一部精神图谱的接续传承,昭示着川煤人扎根地心、照亮时代的使命与担当。
穿越周期的坚韧 前方无路便闯出一条路
川煤之路,在一次次闯关中拓展。
煤炭行业的周期性调整如同潮汐。在危机中突围,在转型中开创多元发展新局,每一次挑战都锤炼出川煤人愈发坚韧的品质。
川煤,因攻坚克难而奋起。
四川煤炭资源禀赋“先天不足”,煤炭赋存条件差、灾害重,大倾角、急倾斜和极薄煤层占比60%以上。攻克复杂难采煤层的技术难题,成为一道必答题。
若前方无路,便闯出一条路。20世纪90年代,华蓥山矿务局率先发起攻关,时任副总工程师的周邦远毅然立下军令状:“干不成就辞职!”他怀揣馒头、背壶开水,在井下一待就是两三天,历经5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成功攻克65度大倾角综采世界难题。
川煤集团大宝顶煤矿智能化工作面地面调试
1998年,绿水洞煤矿大倾角综采技术达到“国内首创、世界领先”水平,并荣获当年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7年,川煤集团实现78度急倾斜煤层智能化开采,填补国际空白。“复杂难采煤层开采,中国看四川,四川在川煤”。如今,川煤集团已形成享誉国内外的复杂构造煤层智能化开采技术,并在2024年8月第十二届世界矿山通风大会做推荐。
最近,在绿水洞煤矿矿井下,四川嘉华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嘉华机械公司)科创分公司经理、创新工作室牵头人陈飞带着科研团队,向着84度大倾角综采展开新一轮攻关。一旦取得突破,又将引领急倾斜煤层智能化开采的科技新高度。
川煤,因兜底保供而担当。
作为四川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川煤集团坚决扛起省委、省政府赋予的能源“兜底”责任,为四川工业发展提供强大动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2022年夏季,四川遭遇极端高温干旱天气,水电骤减,电力告急。川煤集团3万余名矿工战高温、斗酷暑,开足马力稳产保供,电煤日供应量从6000吨猛增至1.5万吨,全年保供电煤497万吨,为打赢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攻坚战立下汗马功劳,获得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
川煤集团攻克70°急倾斜中厚煤层综采技术
面对能源保供的长期挑战,川煤集团加快推进煤炭储备基地建设,已建成广安高兴、达州河市等大型应急煤炭储备基地,形成静态储煤能力200万吨。成立20年来,川煤集团始终坚守能源保供初心使命,以不到全省煤矿总产能25%的规模,贡献了全省60%的煤炭产量,承担了枯水期及节假日全省80%的电煤供应任务。
川煤,因多元开拓而焕新。
在深耕煤炭主业的同时,川煤集团积极培育非煤产业,形成多元发展新格局。旗下物产公司与紫金矿业合作的金矿项目有序推进,鼎能公司现代建筑板块逐步壮大,华荣公司煤层气开采等新能源产业方兴未艾,嘉华机械公司机械制造版图扩张,恒升公司科技治灾亮出“闪亮名片”,泽润公司医疗康养医联体建设形成内外合力……这些多元产业正成为集团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在煤炭产业周期起伏中,川煤人始终坚守能源保供底线,勇蹚转型发展新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在多元产业布局中彰显国企的韧性与担当。未来,川煤集团将继续夯实四川能源安全基石,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
四川广安高新煤炭储备基地
追光而行的征途 新起点笃定前行
川煤之志,闪耀在追光奋进的征程中。
以“12345”战略,即“一个目标、两个途径、三者定位、四大战略、五大赋能”为总体方略,川煤集团正致力于成为区域领先的煤炭生产商、供应商、服务商,加速建设现代化综合型能源企业。
面向未来,川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昌润表示:“我们必须坚守能源报国的初心,要以创新和转型回应时代之问。未来的川煤,不仅是能源安全的保障者,更要成为绿色发展的践行者和新兴产业的开拓者。”
传统能源改造升级。在龙滩煤矿,西南开采长度1500米超长智能工作面正在运行,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的采煤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最佳注脚。生产效率提升30%,吨煤成本下降15%,“过去一个班20人,现在只需 5人”,龙滩煤矿生产副总经理张定山站在操作台前说,5G远程控制系统正重新定义矿山生产。突出主业发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川煤集团将传统能源改造升级作为重大战略方向,实现年产销 3000万吨目标,满足四川煤炭需求的50%以上。
川煤集团大宝鼎30兆瓦农光互补集中式光伏电站
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攀枝花大宝鼎30兆瓦农光互补集中式光伏电站内,川煤集团新能源公司项目负责人正带队调试新建成的光伏阵列。“矿区矸石山变身‘阳光银行’,年发电量可达8000万度。”按照规划,川煤的风光新能源装机规模将持续扩大,未来几年将突破300兆瓦。
装备制造规模提升。“这套设备攻克了复杂难采工作面开采世界难题,取得国际专利,成功出口到土耳其等国家。”嘉华机械公司华蓥山分公司的装配车间内,总工程师黎亮正向客户演示最新研制的78度急倾斜液压支架。“下一步,我们将坚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着力打造复杂难采煤层智能化开采技术的策源地。”
医疗康养融合发展。在宜宾市珙县芙蓉康养苑,智能护理机器人即将投入使用。相关负责人说:“我们整合7家矿区医院资源,创新打造芙蓉康养苑‘医养教’模式,成为川煤医疗康养旗舰项目。”目前,川煤集团旗下5家医院全面加入四川省人民医院医联体,实现诊疗能级跃升。通过医疗、康养、文旅链式贯通,运营造血功能不断增强,为集团去煤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构筑稳健新支柱。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川煤集团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先后涌现出左小云、董兴洪等18名“全国劳动模范”,2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7名省部级劳动模范和“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川煤集团依托人才、技术等优势“走出去”发展,与中国华能、中国华电等能源央企和地方龙头企业深化战略合作,为新疆、陕西、云南、贵州等地的多家煤企提供全产业链“川煤方案”。
广元市旺苍县,石洞沟煤矿在矿长刘华君带领下,在行业低谷中实现持续盈利。作为川煤集团最年轻的“90后”矿长,他对川煤的未来更加笃定:在每一滴攻克65度大倾角煤层时流淌的汗水中,在智能化工作面闪烁的屏幕里,在光伏板与煤层气井交织的田野上,在远销海外的高端装备中,在一代代川煤人“兜底”四川能源安全的铿锵承诺里,川煤集团都将毅然挺立。
王昌润表示:“川煤集团将始终以保障能源安全为使命,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绿色转型为方向,打造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同发展、装备制造与现代服务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追光不息,奋斗不止。面向未来,川煤集团正承载新的历史使命,在传统与新兴的交汇点上,在保障与转型的平衡木上,奋力书写从能源脊梁到高质量发展标杆的答卷。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