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0 21:14:00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唐天琪 通讯员戴文彬、尚涛 摄影王育洲)7月10日,武汉文理学院“文韵传承”志愿服务队携手郧阳区民政局、郧阳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郧阳区众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走进十堰市郧阳区谭家湾镇桂花完全小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绒花制作主题活动。活动中,孩子们用扭扭棒精心制作柿子树,在传承非遗的同时,也传递着美好的寓意。
活动伊始,志愿服务队成员详细介绍了非遗绒花的深厚历史。从绒花起源于唐代的宫廷装饰,到在明清时期繁荣发展,志愿者们结合古籍记载,阐述了绒花与传统礼仪、节庆习俗的紧密联系。展示经典绒花作品时,志愿者对“龙凤呈祥”“花开富贵”等样式背后象征吉祥如意的文化内涵进行了解读,还以“绒花谐音‘荣华’,寓意富贵吉祥”的民俗说法为引导,让孩子们感受到非遗技艺中蕴含的生活智慧和审美追求。讲解过程中,孩子们听得全神贯注,积极提问,对非遗文化的探索热情高涨。
随后的实践环节,孩子们在志愿者们的指导下,决定先从制作简单的柿子开始。孩子们手持彩色扭扭棒,构思着柿子的样子。有的同学把橙色扭扭棒在笔上绕成一圈又一圈作为柿子的果实,点缀在枝头,象征着“事事如意”;还有的用绿色扭扭棒剪出叶片,穿插在果实之间,使整棵树显得更加鲜活。志愿者们从材料搭配到造型技巧,都给予了细致指导,帮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借物寓意”的传统美学。
活动接近尾声,孩子们手捧着自己制作的扭扭棒柿子树和绒花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一起合影留念。这不仅是对本次活动成果的记录,更是文化传承的见证。绒花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近距离接触非遗绒花,用扭扭棒表达创意,在心中种下了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未来,各方合作团队将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更多孩子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让非遗传承的薪火越烧越旺 ,照亮孩子们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