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2 14:45:00
盛夏到来,高温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了较大影响。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外中心主任鲍民教授介绍,盛夏时节,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增加,作为老年人,必须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信号,避免不良生活习惯诱发脑卒中,平平安安过夏天。
▼出现两类情况立即就医
盛夏时节,沈城气温持续趋高,受湿度大、人体水分流失快、情绪易波动等因素影响,夏季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
当出现下列情况,尤其是老年人,一定要提高警惕,立即就医。
◆突然出现头晕,言语不清、面门不对称、流口水、一侧肢体无力,或者偏身麻木等症状,说明有脑卒中的风险。
◆突然出现胸闷、憋气,休息后还不能改善,或夜里突然憋醒,坐起来以后呼吸才顺畅的现象,说明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居家生活控制危险因素
鲍民教授提醒市民,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和控制危险因素,能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首先,需要足量饮水。切勿口渴再喝,即使不感觉口渴,也要主动、少量多次补充水分。老年人对口渴感知下降,家属需特别督促。
其次,科学避暑。保持环境舒适,避免在日晒最强烈时段长时间户外活动。可使用空调、风扇等降温,但避免冷风直吹,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定时开窗通风。使用空调时需注意,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增加身体负担。
第三,保证睡眠,注意起居。夏天白天长、夜晚短,再加上天气热,很多人都睡不好觉,睡眠不足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早上不用起得太早,中午可以适当休息一会儿,补充一下睡眠。
最后,遵医嘱用药,切勿自行停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患者,务必坚持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及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区分脑卒中与中暑
鲍民教授介绍,中暑和脑卒中发作初期比较相似,要注意区分脑卒中与中暑症状。高温环境下,脑卒中与中暑都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但两者本质不同,处理方式迥异,混淆可能危及生命。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要立即送医:脸歪、手垂、说话不清,突发剧烈头痛,似“爆裂样”,单侧身体失控(如偏瘫、偏身麻木),优先考虑脑卒中。高热环境下的昏迷或抽搐,尤其高温环境活动后,皮肤干热无汗且意识模糊,优先考虑中暑。
请牢记救命口诀:
言语不利肢体不灵
快打急救一二零
高热无汗意识恍惚
降温同时快送医
相关链接
中医妙法防暑热
盛夏时节,市民易受到暑热的侵扰,中医是否有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预防一些常见的夏季疾病?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白晓红就为市民提供一些简单易行、居家可操作的中医预防方法,我们快快学起来!
饮食养生要清暑湿且护脾胃
适当吃应季瓜果蔬菜,其性多甘凉微苦,能清热解暑。适量食用健脾利湿的食物,比如赤小豆、薏米、扁豆、山药、莲子等食物。切忌过度食用冰镇饮料、冰淇淋等,可能损伤脾胃阳气,导致湿浊内生,引发腹泻腹痛,违背“春夏养阳”原则,也可以巧用代茶饮,比如酸梅汤、绿豆汤等生津止渴解暑开胃。
按揉保健穴位可以提神防暑
感觉头昏胸闷时,可以按压内关、合谷穴,按压腕横纹上3横指,两筋之间的“内关穴”和手背虎口处的“合谷穴”,每穴按揉1~2分钟,有助于宽胸理气、醒神开窍。
晨起或进入空调房前,按揉鼻翼两侧凹陷处的“迎香穴”几十次,可以宣通鼻窍,增强抵御外邪的能力,并且可以有效缓解一些过敏性人群鼻炎的问题。
常常按揉“足三里”或者睡前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揉腹有助于健脾和胃化湿。
室内摆放花卉能够防范暑热
在室内摆放薄荷、茉莉花,或用艾叶、石菖蒲煮水,冷却后拖地,芳香之气能化湿浊、醒脾胃、愉悦心情以达到防暑的目的。
沈报全媒体记者:尚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