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5 10:25:00
高桥烈士陵园内的纪念碑。
地处北疆的赤峰,草原的风不仅吹拂着红山文化的千年印记,更承载着烽火岁月中无数英雄儿女的革命记忆。在这片热土上,抗日英雄高桥,如同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照亮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前行之路。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家乡沦陷。正在读书的高桥愤而进关,决心弃文从武,以枪杆子驱除日本侵略者。1938年,中共冀东地方组织领导冀东人民掀起冀东抗日大暴动,高桥毅然投身于这场大暴动,历任冀东第14总队总队长、团参谋长。1942年,高桥化名苏然、徐文良,奉命率部挺进承平宁地区,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掀起赤峰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热潮。高桥的指挥机动灵活,所率部队作战勇猛,历经大小数十次战斗,以区区不足500人的兵力,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
1944年2月,高桥率部攻袭宁城县城。经过激战,守城敌军仓皇弃城出逃。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伪满洲国境内打下的唯一一座县城,成为敌后抗日的标志性战果。1944年3月29日,高桥率少量部队迂回到宁城八素台沟双庙村老西沟,遭到200多日伪讨伐队包围,在激战中身负重伤,壮烈牺牲。敌人铡下他的头颅,悬挂示众后又运往承德、平泉示众。
新中国成立后,宁城县政府在天义为高桥烈士修建了陵园,并把高桥牺牲的地方命名为“高桥村”,永远铭记这位抗日英雄的赤诚与忠勇。
“与其在流亡中苟活,不如拿起枪杆抗争”——这是高桥留给战友的心声,也是他毅然投身抗日洪流的初心写照。高桥用生命践行的这份信念,在如今的赤峰大地上有着生动延续。
赤峰玉龙机场是军民合用机场,近几年军事飞行训练常受鸽群困扰。接到线索后,赤峰市检察院立即进行走访调查,推动相关部门安排部署玉龙机场周边鸽类集中整治工作,建立常治长效机制,用法治温情筑牢了蓝天防线。为维护英烈荣光、传承红色薪火,赤峰检察人踏遍辖区75处烈士陵园,针对设施受损问题精准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建立红色教育基地,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从为“战鹰翱翔”扫清障碍,到以法治力量捍卫英烈荣光,赤峰检察人用扎实履职践行着“守护”的初心。这份守护,与高桥当年在战场上守护根据地、守护百姓的初心,本质上一脉相承。
金色的夕阳洒在赤峰宽阔的街道上,往来的人们步履从容。在北疆大地的红色记忆中,高桥的故事早已成为一种精神象征:无论面对何种强敌,心怀家国便有无畏勇气;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坚守信念便能照亮前路。而这份精神,将永远在红山脚下、草原之上,激励着人们向着更美好的未来前行。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人民检察院干警 肖鸿晔)
(来源:检察日报·法治新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