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1 06:43:00
“每到夏收秋收时,农民都会开着载满粮食的三轮车在粮仓前排起长龙。这里收购价高于市场价,称重准确,农民从田间直接拉过来,还不用晾晒,省时省力还多赚钱。”自从粮仓建成投产后,齐源绿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季农业”)粮仓运营部负责人就常年穿梭于齐河县15个乡镇综合服务中心。
长期以来,每当丰收时节,农民习惯露天晾晒粮食再售卖,但这一过程中粮食损耗率不低。为此,绿季农业在齐河县15个乡镇建设16处烘干塔及配套粮仓,粮食从地头直接烘干入库,亩均减损粮食60斤,年减损7000吨,相当于增加5000余亩“无形粮田”。
黄河塑造的沃野,成就了德州“千年粮仓”的基底。如今,德州已建成全国首个百万亩“吨半粮”示范区。进一步看,齐河县年均5000余亩“无形粮田”,得来并不易。绿季农业粮仓运营部负责人坦言,“粮食收储需要大笔资金运转,从收粮、储存到销售需要一两年,但银行涉农贷款中超一年的中长期贷款占比少,银行贷款期限与生产周期错配使得企业‘短钱长用’,要么频繁续贷增加成本,要么压缩经营规模。”
2021年,来自德州银行的一笔8年期8000万元贷款“如降甘霖”。“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良好,且项目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基于企业特殊经营周期需求及农业项目固定资产抵押不足的特殊情况,我们按照‘一企一策’原则,量身定制融资方案,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德州银行齐河支行信贷主任史磊告诉记者。
绿季农业粮仓运营部负责人表示,获得德州银行的贷款后,企业资金压力得到真正缓解,实现了“库等粮”“钱等粮”“人等粮”,增强了为农户服务的信心。
“贷”动沿黄产业发展,以金融“及时雨”,解企业“燃眉之急”,这样的案例在德州银行的金融服务中并不少。
位于德州的山东宝鼎重工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鼎重工”),仅用十余年便从一家默默无闻的民营企业,发展成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的金牌供应商。2024年4月,订单纷至沓来,宝鼎重工却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困境:订单在眼前,却缺资金。
“我们那时接到很多订单,原材料采购需求大,又有工期要求,需要大笔流动资金。德州银行那笔业务太及时了,短时间内资金到位,我们才得以如期交货。”宝鼎重工财务总监丁玲说。
“宝鼎重工成立以来,德州银行一路相伴,从早期的千万元逐步加大信贷支持至如今的1.8亿元,目前已成为该企业信贷支持的主办银行。”史磊告诉记者,德州银行机制灵活,审批链条短,放款效率高,可根据企业发展及融资需求,灵活设计授信方案,支持企业发展。
一直以来,作为扎根德州本土的城商行,德州银行创新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当好沿黄企业转型升级的“护花使者”。
在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芦庄,山东富锶泉饮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锶泉”)凭借“齐鲁锶源”品牌走出德州,迈向全国市场。随着订单越接越多,业务越做越大,富锶泉想进一步降本增效,并于2024年5月投资引进了国际领先的瓶坯注塑机智能车间。
“多亏德州银行为我们办理了一笔2000万元贷款,项目才得以顺利建成。”富锶泉总经理姜守亮介绍,“车间投产后平均1个瓶子节省25%的成本,一年节省成本约500万元。企业去年营收1.4亿元,今年预计可达2亿元。”
“‘齐鲁锶源’品牌具备一定区域知名度和认可度,我们看好其发展前景,前期已为富锶泉提供了一笔5000万元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在企业有新需求时再‘帮一把’,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扩大产能。”史磊说。
德州银行主动服务和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在沿黄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丰富金融产品供给,截至今年6月末,德州银行累计支持黄河流域相关产业贷款余额达30.73亿元,较年初增加4.66亿元,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大众新闻记者 都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