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0 08:17:00
应急救援人员在清理路面。西山区应急管理局供图
夜间,应急救援人员在抽排水。五华区应急管理局供图
应急救援人员在积水点抽排水。呈贡区应急管理局供图
今年入汛以来,昆明市多地暴雨频发,降水量显著高于历史同期,防汛形势异常严峻。面对考验,全市各级应急救援力量闻令而动、科学部署、协同作战,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春城大地筑起一道道坚实的安全防线。
未雨绸缪 织密汛前“防护网”
防汛胜在“防”,昆明各县(市)区应急救援力量早在汛期前便打响“准备战”。
五华区自然灾害综合应急救援大队早早行动起来,联合多部门对辖区内河道、市政管网、滞蓄防洪工程等关键设施进行全面排查与清淤维护,累计清掏雨水箅子、排水口近2000个,疏通排水沟250米,确保城市“毛细血管”畅通。同时,构建了覆盖区级队伍、街道、排水公司、社区及志愿者的五级联动处置机制,人员达数百人。加强物资储备,抽水泵机、防洪沙袋、冲锋舟、救生衣等关键抢险物资一应俱全,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
西山区创新构建“一主多分”的“1+4”模式——打造1支灭火救援“尖刀队”,带动建成水域、山岳、地震、通信保障4个专业分队,形成“快速响应、机动高效、平战结合、专常兼备”的机动力量。在信息建设方面,充分利用7座固定对讲基站、车载/背负基站、卫星便携站、无人机(3台)、卫星电话、云视讯、布控球、执法记录仪等设备,整合声音、图像、视频,建立覆盖视频指挥、无线指挥、图像传输、队伍定位的实战化应用体系,确保应急通信畅通无阻、前后方信息实时共享,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为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支撑。
闻汛即动 打赢应急“阻击战”
当暴雨突袭,救援力量总是冲锋在前。
6月15日,强降雨导致学府路、西苑立交等多处路段严重积水。五华区应急救援大队火速集结189名队员,安排18辆车、15台抽水泵。队员们分赴各积水点,冒雨设置警示标志、强力抽排、值守井口,经数小时奋战,受阻交通快速恢复。入汛以来,该大队已累计出动685人次,处置淹积水点21处。
同一天,暴雨导致呈贡区多地严重积水。呈贡区应急救援队伍严阵以待,雨开始下时,30名队员已带着2台大功率抽排水设备抵达预淹积水点,准备抽排水。“我们很早就接到气象局发的通知,知道今天凌晨会有强降雨,大家早早就准备着。”呈贡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戚华说,自汛期以来,他们24小时“备战”。抽排水设备轰隆隆地工作着,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与应急救援队员组成的“守护队”,用身体挡在积水边缘,或疏导交通,或蹲下身清理堵塞箅子的落叶,让排水口保持通畅。
与此同时,当天凌晨4时40分接令后,国家隧道应急救援中铁二局昆明队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携带“龙吸水”、大流量排水车等30台(套)专业装备驰援呈贡。首批队员仅25分钟便抵达三岔口村,迅速架设多台大功率水泵,3小时抽排积水4000余立方米,打通受阻道路。随后,队伍转战昆明地铁运营公司排涝点,启用“龙吸水”并增投水泵,最终抽排5000余立方米积水,于中午成功解除险情。
西山区应急救援队伍同样闻“汛”而动,展现出“全灾种”应急救援能力。除高效处置5月30日高海高速辅道、6月12日西山景区道路的树木倒塌堵塞交通事件外,还提前谋划、精心组织,应对6月“考试月”与主汛期叠加的挑战。针对考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西山区制定专门方案,出动应急救援队员500余人次、车辆70辆次,对考点及周边进行安全巡查、秩序维护、内涝监测及应急准备,全力保障高考、中考等考试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减少降雨影响。
协同作战 凝聚防汛“大合力”
防汛成效离不开高效的联动机制。在防汛处置工作中,各应急救援队伍积极与气象、交警、水务、住建、供电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与联动协调机制,实时掌握气象预警信息,强降雨时协同开展交通疏导、电力保障、群众转移及重点区域巡查工作,形成防汛救灾的强大合力。
从扎实的汛前准备,到暴雨来袭时的雷霆出击,再到跨部门、跨区域的紧密协作,昆明市各级救援力量生动诠释了闻“汛”而动的责任担当,以实际行动践行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庄严承诺。他们以科学专业的处置能力、枕戈待旦的战斗状态,为春城市民撑起汛期“安全伞”,筑牢防汛安全网。(昆明日报 记者陈思伊)